您的位置:首页>展会 >

三岔镇种地有“管家”

——

2022-11-15 09:49:23

“我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年纪大了,实在是干不动了。可这块地咋办呢?”黄龙县三岔镇四条梁村村民王海勤有件闹心事:自己眼看快60岁了,下地干活越来越吃力,两个儿子又都在外打工,家里的30亩地面临无人照管的问题。对土地感情很深的他不舍得把地流转给别人,发愁了好几年。

地处黄龙县西部的三岔镇,是国家“万亩玉米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全镇共有玉米4.5万亩,平均亩产800公斤。然而三岔镇也有自己的难题:在三岔镇的农村劳动力中,60岁以上的劳动力达到23%。“谁来种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田管家”助力

让群众当上“甩手掌柜”

今年春耕前,三岔镇长石头村托管示范基地里举办了机械化作业暨万亩玉米生产托管服务春耕工作启动仪式。活动现场,16台大型机械轮番作业,在地里进行犁地、旋地、播种,引来周边农民的围观。在轰鸣的机械声中,村民们对现代农业机械化耕作模式和土地托管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

“今年,我把家里所有的地都交给了‘田管家’,再也不用为种地发愁了。”10月20日,王海勤在家中悠闲地说。他口中的“田管家”就是镇上今年推广的玉米生产托管服务。

从玉米托管入手探索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户安排“田管家”,三岔镇党委政府创新推出玉米生产托管服务。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农民土地使用权不变、农民经营主体不变、农民受益主体不变“四个不变”的前提下,三岔镇摸索出了玉米托管“两委托、两跟进、一保障”的“221”模式。

“两委托”即农户将土地通过村委会,委托给专业的农机合作社完成托管各项服务,或是由村委会直接委托给村集体自有的合作社,整合村内机械、农机手完成托管服务;“两跟进”就是县镇农业技术人员全过程跟进、财政项目验收全过程跟进;“一保障”就是政府兜底购买农业保险,保障托管土地产值和效益。

通过这些“田管家”,三岔镇实现了小农户、服务组织、村集体和社会层面“四方共赢”。

有了“田管家”

群众有了第二笔收入

三岔镇综合执法办主任刘文峰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原先,村民们流转的土地一亩地收入300元至500元,在进行玉米托管后,毛收入可达到1600元,除去600元左右的投资,净收入约1000元。

刘文峰说:“在全程托管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服务主体让利10元至20元不等,每亩地群众可降低62元成本。此外,由于托管服务的大型机械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合作社集中对接采购优质农资、种子,加上连片耕作的方式减少了土地浪费,每亩增收数量十分可观。通过‘田管家’,老年劳动力实现了以地居家养老的目标,年轻劳动力从玉米生产中解脱出来。”

拥有了玉米地的“田管家”,四条梁村村民曹福忙又承包了10亩苹果园,有了空闲时间的梁家山村村民赵则平在街道开了一家烤肉店……据统计,全镇玉米托管后,解放劳动力971人,这部分村民把时间更多地投入到苹果、核桃的生产管理当中,还有人选择到周边企业灵活务工,有了第二份收入。

10月22日,三岔镇喜乐村村民李军民站在自家地头,看见沉甸甸的玉米棒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自从玉米托管后,种、播、收负担都减轻了。今年玉米棒子结得这么好,每亩地能产700公斤到750公斤。”

“小片连大片”

合作社有了施展空间

“通过土地托管服务,我们合作社可以把土地‘小片连大片’集中耕作。”黄龙县三岔镇喜乐村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海平也算了一笔账:往年合作社农机手在三岔、崾崄、界头庙和周边洛川、渭南等地分散地块作业,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路上,每台机械每天平均作业60亩,除去油料和人工成本,利润所剩无几。

今年,作为全市首家“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为承担农业社会化服务的3个主体之一,负责了3个村5600亩农田的托管工作,通过标准化、集中连片作业,每台机械每天平均作业100亩。“原本半个月的作业任务,我们现在8天时间就全部完成。”任海平介绍,在大幅提高作业效率、节约成本的同时,合作社按照每亩62元让利给群众,10元作为村集体分红,其余作为农机手工资和合作社利润。

“有了土地面积保障,合作社可以利用无人机喷洒农药,每小时能喷洒田地150亩左右,是人工喷洒亩数的近40倍,同时还减少了亩均农药使用量。”任海平说,“这不仅使群众受益,此外由于在土地托管中,合作社精选优良品种,推广配方施肥、科学除草、精准防治病虫害,把农业科技落到实处,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粮食安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