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政策 >

“地趴粮”上“楼”了

——

2022-11-15 09:49:19

耕耘有时,收获已至。随着近年来吉林省“地趴粮”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曾经部分地区农民将粮食堆放在自家庭院、田间地头晾晒的粗放储粮方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粮食“上栈子”“入楼子”的丰收场面。随着农民爱粮节粮、储好粮卖好价意识的转变,也扣好了粮食生产最后一环。

在每年秋收之后,由于储粮条件有限,有的农民露天地趴堆放粮食,一旦遇到雨雪、气温反复的异常天气,“地趴粮”没有及时出售或保管不当,粮堆底部粮食极易发热生霉,严重影响粮食品质,更影响卖粮的价格。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粮食节约行动方案》,进一步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地趴粮”问题,2021年12月,吉林省印发了《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的实施方案》,计划用3年时间,到2024年底,全省基本消除“地趴粮”。那么,已经习惯了“地趴”储粮的农户可以将粮存放到哪里?根据农户的种植规模、储粮条件、售粮习惯、投入意愿,以及选择粮食产后的服务模式等,吉林省支持引导农户采取不同途径解决“地趴粮”问题。

对于种植规模较小的农户,主要是因地制宜推进庭院立体储粮。一方面,对种植规模小(一般在5公顷以下)、收获后2-3个月以内出售且没有搭建储粮装具意愿的农户,吉林省粮储部门指导农户采取搭栈子、上楼子、码趟子、网袋码垛以及搭建风道等方式,做好底部垫层,实现立体通风储粮。对于有卖干粮需求(收获后3个月以上)且有自筹资金能力的农户,支持建设简洁高效安全的钢结构立体储粮装具。此外,鼓励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低效用地、荒地、闲置区域等,集中搭建立体储粮设施,配套小型传输机、铲车等整理设备,变农户“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有效解决庭院无处存放、个人投入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

对于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利用现有粮食企业仓储设施资源,发挥粮食产后服务功能,为产后粮食提供清理、烘干、储存、销售等个性化服务,开展“即时结算、延期服务、代烘干代储存”等业务,减少了中间环节,实现由“存粮在家”到“存粮在库”。在保证粮食质量情况下,农户实现了择机择价适时售粮,提高了市场议价能力。

目前,全省农户安全储粮及“地趴粮”整治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市县政府组织督导到位、行业部门服务指导到位、乡镇任务落实到位、农户安全储粮到位、企业收粮准备到位、媒体宣传教育到位,农户安全储粮和科学储粮积极性高涨,节粮减损和爱粮节粮氛围浓厚,整治工作全面向好。

在长岭县太平山镇吴大屯村,村民王显权家的院子中新建好的玉米栈子,装满了刚从地里拉回的粮食,一穗穗金灿灿、黄澄澄的玉米棒子簇拥在一起,像一座小金山。这种钢管结构栈子成本低、易操作、效果好。王显权告诉记者,现在的科学储粮方式,相比较于传统“地趴”储粮方式有了很大进步,不仅可以解决之前浪费粮食的问题,还节约了储粮成本,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认可。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仓储管理处处长冯锡仲说,“通过使用这种立体储粮装具,可以有效应对不利天气对粮食存储的影响,降低坏粮风险隐患,保障农户减损增收,粮食损耗能减少3%以上,同时粮食品质也能得到保证,农民也增加了市场议价能力。”

2010年,国家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以来,吉林省累计支持农户建设科学储粮示范仓48.1万套,带动农户自制各类简易储粮设施150多万套,中东部县市农户立体储粮率达97%以上,节粮减损和农户增收效果明显。在此基础上,吉林省继续深入开展农户安全储粮及“地趴粮”整治,实现全省基本消除“地趴粮”目标。农户安全储粮科学储粮,实现了节粮减损,相当于再造“无形良田”,促进了农民增收,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