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原创 >

当前我国秋粮收购进展顺利 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1亿吨

——

2021-01-13 22:00:57

1月12日下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行新闻通气会,会上,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当前秋粮收购及保供稳市有关情况。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国内外复杂的粮食市场形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会同有关部门共同落实中央“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和各项政策落实。当前,秋粮收购进展顺利,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

秋粮收购有序进行

秋粮产量大、品种多,特别是在统筹疫情防控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抓好秋粮收购具有更加重要意义。收购工作启动以来,加大调研调度力度,深入开展分析研判,及时召开收购工作会议,下发通知,做出部署安排。同时,持续强化收购政策落实,督促各地严格执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大力做好市场化收购,指导有关央企严格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展好政策性收购,确保了秋粮收购有序进行。

当前,南方地区秋粮收购已接近尾声,旺季收购将于1月底结束,东北地区仍处于收购高峰,预计旺季收购4月底结束。

一是收购总量处于正常水平,市场购销活跃。新粮上市以来,市场行情较好,农民售粮较为积极,同时企业和经纪人收购意愿增强,入市踊跃,特别是玉米购销两旺,收购进度快于上年。截至今年1月5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1亿吨,同比增加500万吨。从收购情况看,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比上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二是收购市场平稳有序,优质优价特征突出。秋粮上市初期,价格出现一定幅度上涨,后期随着售粮进度加快,总体涨势趋缓。当前,主产区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每吨2796元,粳稻2802元,玉米2560元,大豆5250元。同时,优质品种价格高于普通品种,种植收益更好,黄华占、丰两优等优质中晚籼稻,以及稻花香、长粒香等优质粳稻价格均高于普通品种每吨200元左右。

三是农民市场意识增强,售粮更为均衡。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种粮农民主动对接市场,一些农户在卖粮前会多方搜集市场信息,过去“集中售粮”的情况逐渐转变为适时适价售粮,售粮期有所拉长。另外,最近几年部分省份大力开展“互联网+收购”,推广“预约售粮”,提高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成效,农民售粮等候时间缩短,收购现场秩序良好。

四是政策托底作用有效发挥,没有出现农民“卖粮难”。秋粮上市后,有关方面密切跟踪市场价格,11月中旬黑龙江省局部地区粳稻价格略低于最低收购价,有关部门即按程序启动了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有效保障了种粮农民利益,也稳定了市场预期。秋粮收购中,仅黑龙江一省启动了托市收购,启动范围较上年缩小,目前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稻谷167万吨,同比减少417万吨。

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密切跟踪市场形势,持续抓好秋粮收购。一是,春节前重点关注东北地区粮食收购。目前东北地区仍处于收购旺季,农户手中余粮仍然较多,我们将继续落实好收购政策,引导农户均衡售粮、企业理性购销。二是,开春气温回升后重点防止霉粮坏粮。节后气温将较快回升,霉粮坏粮风险也将增加,督促各地加大工作力度,组织人员进村入户,帮助农民做好庭院储粮,确保不出现大面积霉粮坏粮现象。在这里也提醒广大农民朋友,密切关注存粮质量情况,及时整理晾晒,适时出售余粮,防止粮食变质降等。

通常小麦等夏粮将于5月份陆续上市,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提前谋划夏粮收购工作,确保2021年粮食收购工作起好步、开好局。

粮食市场供应充足、运行平稳

过去一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与各地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联动,多措并举,精准调节,全力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市工作。

2020年,国家有关部门灵活把握政策性粮食投放时机、节奏、力度,全年累计竞价销售成交1.2亿吨,比2019年增加7000多万吨,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督促企业加快出库,有效保障了市场粮源供应。指导相关企业和各地加强协作,把握轮换节奏,发挥好储备吞吐调节作用。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0年国内粮食市场维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态势。

今年,抓好粮食保供稳市仍然是粮食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的来说,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保障国内市场供应充足和运行平稳。

一是,中央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强化举措,为保供稳市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并特别强调了要提高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并强调地方要实行党政同责,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农业农村、粮食、商务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出台有力措施,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这将为市场供应保障打下坚实基础。近两个月玉米种子销售明显加快,尤其是东北地区销售量增加,农民种植玉米意愿明显增强。

二是,国际市场供给宽松,价格仍处于低位。近期,国际粮价出现一定幅度上涨,但从近10年情况看,仍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小麦、大米、玉米价格分别比2012年的高位低31%、10%、43%,小麦、大米、玉米每吨价格分别较国内低约230元、100元、750元。据国际机构预测,2021年度全球小麦、大米库存消费比分别达到42%和36%,供给宽松;玉米库存消费比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25%的较高水平。

三是,进口粮食陆续到港,对国内市场形成有效补充。据海关统计,2020年1-11月我国累计进口小麦749万吨,进口大米223万吨,进口玉米及高粱、大麦等替代品达2041万吨。其中,玉米进口量904万吨。据了解,仍有大量玉米将陆续到港。

四是,粮食库存处于高位,企业商品库存明显增加。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能够满足一年的消费需求,大中城市成品粮油库存保障能力都在20天以上。同时,企业和农户主动存粮意识明显增强。企业商品库存创近15年来的最高水平,东北地区玉米商品库存已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去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展了两次农户存粮专项调查,均显示农户手中存粮较常年有所增加。商品库存在供应市场需求方面反应更为灵活,在全社会总库存维持高位前提下,我国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抵御市场风险和维持有效供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此外,从政策性粮食拍卖情况看,2020年10月以来,尽管成交量有所波动,但总体保持平稳,小麦、稻谷平均成交率分别为31%和28%,反映出市场相关预期稳定。

前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就做好“两节”期间粮油保供工作发出通知,督促指导各地和有关央企认真做好相关工作。下一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六稳”任务,细化措施安排,抓好工作落实,坚决做好秋粮收购和粮油保供稳市工作。一是强化协同联动。与国家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中央和地方两方面优势,同频共振、同向发力,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监测预警。紧盯重点时段、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及时掌握收购进展和市场动态,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妥善处置。三是做好政策性粮食投放。根据市场形势安排粮食销售,必要时加大小麦和稻谷库存投放力度,保障市场供应。四是发挥储备调节作用。结合调控需要,把握好储备轮换的时机节奏,指导各地用好成品粮油储备,确保粮油产品不脱销、不断档。五是做好信息服务。及时向社会发布收购进度、市场价格等实时信息,引导市场主体理性购销。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请广大消费者朋友放心,粮油产品市场供应充足,采购年货时,请按需适量购买,避免大量购买超期存放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浪费。(资料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