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行业 >

甘肃天祝:聚焦成果转化持续推进乡村振兴

——

2022-05-18 18:24:59

今年以来,甘肃省天祝县牢牢把握“三农”工作“四期”叠加阶段性特征,持续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盯重点除风险,坚决守牢防止返贫底线

巩固拓展成果。落实落细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任务,定期普查、随机抽查,实时监测、动态清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落实“一户一策”帮扶计划,持续落实防贫保险,理赔10户,理赔金额31.45万元,及时跟进落实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帮扶措施。

加强监测帮扶。坚持把抓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第一道防线,开展多轮次排查,全力以赴巩固和拓展“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实现无一人辍学、无一人“脱保”、无一处“危房”、无一户断水的目标。完善“自下而上”的申报机制和“自上而下”的排查预警机制,无缝隙发现返贫风险,逐人逐户落实帮扶措施,全县650户2109人监测对象中533户1747人已消除返贫风险,消除率达82%,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坚决兜牢底线。优化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脱贫人口,按规定给予救助,落实“防返贫”保险兜住底线,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延链条提质效,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持续做强特色农业。持续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强农作物品种培优,开展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麦等新品种试验示范28项次,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打造3个万亩示范基地,即南阳山万座食用菌种植示范点、安远镇万亩高原夏菜种植示范点、抓喜秀龙镇万亩高效节水技术示范点。

全力打造示范园区。加快建设松山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启动建设金强河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哈溪文旅农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引进企业建设农业产业园12个,园区建成面积24.72万亩,设立种植基地40个、养殖基地24个,建立白牦牛肉、冻干果蔬、食用菌脆片、藜麦啤酒、中药材饮片等现代化生产线,培育一二三产融合、产加销一体、产业链完整的现代化农业园区。

深入推进产业链链长制。确定特色农产品及精深加工、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生态工业、新能源、藜麦及食用菌产业7条重点产业链,压实链长和执行部门责任,一产业一方案推进,保障土地、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供给,培育引进链主级企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以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强县域行动。

持续打响农业品牌。运用全域绿色食品产地认定成果,持续推进“天祝原生”区域公共品牌和“一都四乡”地域品牌建设,用好天祝白牦牛、天祝羊肉、天祝藜麦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5个,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甘味”企业商标品牌各1个,多渠道强化宣传推介,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夯基础强功能,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

建设美丽乡村。立足现有基础,保留特色风貌,突出功能提升,按照“不搞大拆大建、不搞推倒重来、不搞千村一面,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推进63个美丽乡村建设,配套污水处理、垃圾分类收集等环保设施,做好绿化、亮化、美化、文化文章,努力实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

改善人居环境。计划完成人工造林6000亩、国储林建设5000亩、通道绿化400.7公里、义务植树100万株。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施1000人以上聚集村生活污水收集和治理,坚持宜水则水、宜旱则旱、经济适用、群众接受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全覆盖推进63个美丽乡村卫生户厕改造。

优化公共服务。调整优化教育布局,完成60所30人以下和12所50人以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农村小学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乡镇初中撤并入县城中学,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建设2个乡镇中心幼儿园,新增学前教育学位180个。改造抗震烈度7度及以上地区农房1600户,持续提高住房质量。实施农村水源保障工程和维修养护项目,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保障质量。实施乡村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推进5G基站建设。

强党建抓创新,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扛实县委抓乡促村职责,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基层治理、促高质量发展”三项活动,实施“党建引领富民强村”工程,持续推进“四抓两整治”,引导基层党组织激活力、提动能,精准高效推进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富口袋、富脑袋,建设美丽乡村”“两富一美”活动,举办“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实践活动,选树一批“最美家庭”“美丽庭院”,以示范引领培树文明乡风,增强乡村振兴群众内生动力。

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巩固2个乡镇、3个行政村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成果,大力推广道德储蓄所等成功经验和流动惠民大厅、“一条板凳”工作法等14种基层治理新模式,提高治理效能,维护和谐稳定。

作者:徐世乾

热点排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