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追象第12天 终见“断鼻家族”

——

2021-07-12 09:20:23

追象第12天,我终于见到了象群。

那是6月8日下午6时许,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高粱地村的一条小河。

我在河对岸保持一定距离观察着,象群沿着河道一路前进。

我迅速调好设备,终于拍下第一组大象照片。

它们的步伐比想象中轻快,脚步声被山谷里的鸟鸣完全盖住。

带头的野象时而伸长鼻子,将树枝与杂草拨向路两边。其他象紧跟着头象,整个象群形成整齐的队列,而两头小象“夹”在母象的身旁,片刻不离。

象群继续向西南觅食。吃完水稻,象群又在一片玉米地里停下来,扑扇着大耳朵吃起一旁未成熟的玉米秆。一头体型巨大,肤色偏黑,有着白色獠牙的桃心状卷耳公象绕在象群周围,时刻机警地监视着周围的一切,这是一头警戒象。远远地看到人群后,它缓缓抬起右脚,摆出凶猛的气势,随时准备将任何东西掀翻。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看到亚洲象,还是15头——因为有只象受过伤,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断鼻家族”。

5月28日,我抵达云南,当时象群位于玉溪市峨山县,我直奔当地,但象群迁移反复,多次努力后也没碰上象群。

但走访过程中,却看到了大象路过各地的威力:随处可见损毁的农田和庄稼,甚至还有象群进入村民家中“翻箱倒柜”。

为了更好地监测象群,防止“人象冲突”出现,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派出了无人机侦察小组,我跟着他们翻山越岭,一路追踪,吃力地跟着他们的脚步,他们则是两班倒、24小时不间断。

追象途中,无论是村道还是山林,都能看到大量的渣土车、混凝土车与卡车围成的“车墙”,有的司机已经在堵口待了四天四夜,吃住全在车上,甚是不易。

沿路每隔一段距离还能看到工作人员投放的玉米——试图诱导象群往南走,但收效甚微。

我前往亚洲象栖息地普洱与西双版纳采访的时候,象群仍在玉溪易门县十街乡活动、徘徊,但已经有了南下的迹象。

7月7日,脱离大部队活动32天的独象回到了西双版纳原栖息地,其他14头亚洲象正行进在南下途中。

象群北迁路径

2020年3月

16头亚洲象离开西双版纳,来到普洱市思茅区、宁洱县区域。

12月17日

象群从宁洱县进入普洱市墨江县,并在途中生下一头象宝宝。

12月17日~2021年4月

17头大象一直在墨江县新抚片区活动。

4月16日

象群进入玉溪市元江县,其间2头返回墨江县。这是我国亚洲野象首次进入除西双版纳、临沧和普洱以外的地区。

5月16日后

象群进入红河州石屏县,并继续北上,在红河州、玉溪市活动至6月2日。

6月2日晚

象群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地界。

6月3日-6月4日

象群在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活动。昆明市晋宁区现场指挥部储备象食15吨,投喂5.6吨,保障象群食源。

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热点排行 Top